北京语言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于196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2017年,学校成立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统筹全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2021年3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同意增补北京语言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至此,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已形成了“17+1”的机构设置,即17个教育部备案研究中心和1个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是内地高校中较早与港澳地区开展交流合作的学校,建校60年来,学校积极与港澳地区高校、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生交流、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港澳研究中心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以政策咨询服务为宗旨,建设港澳政策研究与决策咨政智库;以文化教育交流为己任,打造高层次港澳与国际化人才培育基地;以推动港澳与内地融合为任务,搭建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开放平台;以语言研究为视角和特色,发挥北语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现有优势,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语言和社会文化研究力度,服务湾区语言生活。
中心致力于打造理论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资源平台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港澳研究首选智库、人才培养高地与数据资源平台。
1.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港澳研究中心以文化教育交流为已任,打造高层次港澳与国际化人才培育基地。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国家战略,充分调动学校相关专业师资及研究力量,整合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资源,探索发展涵盖内地港澳身份青年与港澳本土青年在内的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模式,促进与港澳高校开展多种模式联合培养,开拓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子。
2. 开发科学研究新路径。以教育研究为视角和特色,发挥北语港澳学生与学术资源现有优势,联合境内外兄弟院校,组织开发港澳区域本土教育研究、港澳与内地教育对比研究、港澳学生内地教育适应性研究、港澳青年研究等课题,打造港澳教育研究科研项目的统筹引领机构。
3. 创造合作交流新机遇。中心以推动港澳与内地融合为任务,搭建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开放平台。在北京语言大学与港澳合作院校平台基础上,以研究课题为主线,建联盟,搭平台,为港澳学生、港澳事务工作者与港澳研究专家、学者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与发展机遇。
4. 拓展文化传承新态势。以广泛深入的国情教育为基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贯通文化传承的核心引领。在中心平台上,为港澳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中心成为港澳学生展示、研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港澳学生之家。
5. 拓宽社会服务新领域。在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基础上,资政建言,建设国家港澳政策研究与决策咨政智库,提出港澳教育研究新问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新思路,进一步拓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与服务领域。